站内搜索:
总务处
 首页 | 机构设置 | 总务风采 | 综合要闻 | 党建活动 | 文化活动 | 学生活动 | 规章制度 | 工会之家 | 下载专区 
联系我们

动力维修:87402911

电力维修:87402755

土木维修:87403479

 
 

党建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党建活动>>正文
 

排氨期间的相关防护知识
2008-11-07 13:06  

我校冷库报废排氨工作拟于118日进行,为确保排氨工作的顺利进行,避免发生意外伤害,确保我校师生员工的人身安全,在校师生要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工作安排,做好自我保护工作。

一、 液氨的危险特性

1.       燃烧性

易燃。建规火险分级:乙。 闪点(℃):气体。低于0℃闪点不确定;有时难以点燃。自燃温度(℃):651℃。爆炸下限:15.7 爆炸上限:27.4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2.       毒理特性

属低毒类LD50350mg/kg(大鼠经口)LC502000ppm4小时(大鼠吸入)。健康危害: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性坏死,引起化学性肺炎及灼伤。急性中毒:轻度者表现为皮肤、粘膜的刺激反应,出现鼻炎、咽炎、气管及支气管炎;可有角膜及皮肤灼伤。重度者出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呼吸道粘膜细胞脱落、气道阻塞而窒息,可有中毒性肺水肿和肝损伤。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如氨溅入眼内,可致晶体浑浊、角膜穿孔,甚至失明。

二、 氨气对人体的危害

氨是一种碱性物质,它对所接触的皮肤组织都有腐蚀和刺激作用,可以吸收皮肤组织中的水分,使组织蛋白变性,并使组织脂肪皂化,破坏细胞膜结构。浓度过高时除腐蚀作用外,还可通过三叉神经末梢的反向作用而引起心脏停搏和呼吸停止。氨通常以气体形式吸入人体进入肺泡内,氨被吸入肺后容易通过肺泡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运氧功能。氨的溶解度极高,所以主要对动物或人体的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减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少部分氨被二氧化碳所中和,余下少量的氨被吸收至血液,可随汗液、尿或呼吸道排出体外。部分人长期接触氨可能会出现皮肤色素沉积或手指溃疡等症状;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痰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可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同时可能发生呼吸道刺激症状。所以碱性物质对组织的损害比酸性物质深而且严重。

室内空气中氨气主要来自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添加剂。添加剂中含有大量氨内物质,在墙体中随着温度、湿度等环境困素的变化而还原成氨气释放出来。

三、液氨中毒抢救方法

1、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应用2%硼酸液或大量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分钟。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2、泄露应急处理:

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安全区。液氨泄露防止冻伤。

四、注意事项

1排氨期间,请各单位、各院部师生高度重视、通力配合,做好此次排氨工作。

2排氨期间,听从学校统一指挥, 11 8 730前必须撤离排氨区域。警戒线区域严禁入内,并严禁使用明火。

3在校师生提前掌握必要的自救知识,如根据风向、风速疏散、转移,如东北风时,应向图书馆主楼东南方向迅速转移,如西北风时,应向防火通道西南方向迅速转移。

4自救时应尽量压低身体,并逆风向向低洼方向转移。如有条件可事先准备好湿毛巾,捂住口鼻。

关闭窗口

 
 

大连大学总务处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