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
发展观是人们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国内外发展经验表明,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重大影响。
科学发展观就是"合民意"、"合实际"、"合规律"的发展观。个中之科学,应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其一,必须一脉相承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尤其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二,必须一脉相承地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科学成果;其三,必须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建设和改革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与时俱进地开创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科学发展理论和科学发展道路。
三位一体,一以贯之,才可谓科学。一如胡锦涛所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基本内涵:核心是以人为本,第一要义是发展,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本质要求:又好又快。
二、内涵的展开:科学发展观回答了哪些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科学发展观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地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面临的"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既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与时俱进地继承了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科学理论。
1、"为什么发展"——为什么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时代性命题——当今世界之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而发展是核心主题;
(2)历史性命题——中华民族近百年的屈辱历史证明,落后就要挨打,而只有发展才能改变落后,才能变屈辱为辉煌;
(3)政治性命题——比资本主义更快、更好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得以存在的根本依据,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4)战略性命题——20多年改革与开放的发展实践证明,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没有发展就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为谁发展"?——以人为本或"合民意"内涵之一。
马克思主义千言万语,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实现人的解放。这里的人即广大的人民群众——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主体,又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主体。马克思之科学社会主义的全部目的就是通过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人的解放,达到一种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自由个性状态。
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将"以人为本"作为全部发展理论的基石,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回答了"为谁发展"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问题。它明确要求把人民群众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主体,牢固树立人民群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始终坚持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解放人,发展人,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与社会发展成果,营造全体人民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和归宿。
3、"依靠谁发展"?——以人为本或"合民意"内涵之二。
"以人为本"不仅包含"为谁发展"的价值内涵,更包括"依靠谁发展"这一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体的深刻内涵。"以人为本"既强调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谋发展,又强调依靠广大人民的力量谋发展,把人民群众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主体和原动力。可以说,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史观和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继承和发展。
4、"怎样发展"?——"合实际"、"合规律"之基本内涵。
实际上就是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手段、发展目标等发展方法问题。总的要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胡锦涛对此作了深刻的论述: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总之,我们要把握好科学发展观的两条基础主线:
其一,努力把握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平衡,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及其关系的合理性存在,这是保障科学发展的基础。
其二,以人为本,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现社会和谐,这是科学发展的核心。
三、为什么提出科学发展观
在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正式提出科学发展问题,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十七大正式将科学发展观概述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一道,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将其确立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为什么在"三个代表"之后再提出一个科学发展观?胡锦涛十七大报告如是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就是说,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并不像某些人所说的"标新立异",或是一种"非典"的偶然,而是问题积聚成堆后的必然应对。93年邓小平与其弟弟邓垦谈话中便说:"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些年富力强的同志。"(《邓小平年谱》(下)第1364页)
(一)现实针对性
1、宏观看,进入21世纪后,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在基本国情"没有变"而国内外形势却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中国的发展进程将不可避免地遭遇到如下六大基本挑战,威胁着全面小康和"四位一体"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1)人口三大高峰的压力,即人口总量高峰、劳动就业人口总量高峰、老龄人口总量高峰相继来临。由此,人力资源建设问题、公共健康的保障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劳动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老龄社会等一系列问题等,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2)能源和自然资源的超常规利用。尤其是能源,作为世界第一能源和经济发展"黑色血液"的石油,已经超越了一般商品的范畴,成了一种政治商品,其价格供应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受政治势力和政治局势的影响。从现在起,逐步达到资源和能源消耗速率的零增长,即实现土地资源的动态平衡、森林资源的采育平衡、水资源的消耗速率成为常量、能源的消耗速率成为常量、矿产资源消耗速率成为常量。能源结构应逐步将煤炭所占3/4的比重,下降到50%以下。这些都是扭转能源和资源超常规利用的必然要求。
(3)加速生态环境"倒U型曲线"的右侧逆转。中国的生态环境质量仍未摆脱局部改善而整体恶化的状态,即生态环境质量仍然处于"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的左侧态势。
库兹涅茨曲线基于一个坐标:横坐标是人均GDP或人均财富的不断增长,纵坐标是环境的破坏或生态的退化。把一个U字倒过来摆在这个坐标上,就可以看出它以顶点为界分为两部分:左方表明,随着人均GDP的增长,生态环境受到越来越大的干扰和破坏。据世界银行对133个国家发展进程的统计,无一例外都符合这个曲线,中国也不例外。
我们在农业社会的时候并不感到对生态环境有太严重的干扰和破坏,但是当我们开始无工不富、开始发展乡镇企业,以致到后来的大工业时代的时候,我们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和破坏也随之加剧。一直爬过这个高山,达到倒U型的顶点,也就是它的临界点的时候才会有所改变。据世界银行计算,美国是在人均11000美元、日本是在人均8000美元的时候,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中期先后绕过了"倒U型"曲线的顶点,进入了"倒U型"曲线的右侧,也就是随着人均GDP的增长,生态环境质量逐渐变好的时期。根据大量的统计调查,中国现在整体状况还处在倒U型曲线左侧的中部,因此我们还有非常艰难的坡要爬。那我们是否也要到人均11000美元,或者到人均8000美元的时候才开始转过来呢?应当说是不必要的,根据学者们的计算,中国的整体在4000~4500美元的时候可以翻越这个高山顶点(08年GDP33700亿美元,排名第三,人均2520美元,排名104)。
(4)实施城市化战略的困扰。发展的标志之一是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在2020年基本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这意味着在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从2003年的40.53%提高到55%以上,将有3亿左右的农村人口被城市化,平均每年1000万以上。这必将对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压力(2008年《中国城市化率现状调查报告》:1949年城市化率只有17.43%,1952年下降到14.42%,1978年增到15.82%,2003年提高到40.53%,2008年提高到44.9%,城镇人口达到5.9亿。)。
(5)加速区域间发展的平衡,逐步解决三农问题,加速基尼系数的"倒U型曲线"的右侧逆转,基本实现共同富裕。发展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实现社会的公平。邓小平同志始终关注共同富裕这个重大的课题,因此,在21世纪如何实现区域之间发展的平衡,逐步解决三农问题,加速基尼系数的"倒U型曲线"的右侧逆转,并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不容松懈的重大任务。
(6)国家信息化进程的急速推进和科技竞争能力的培育。第三次浪潮以信息化为龙头,掀动了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其中,国家整体的信息化水平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本标志之一。目前,中国的信息化水平只是发达国家的5%左右,离现代化的要求尚有遥远的路程。因此,在新的世纪中迅速推进国家的信息化程度,努力培育科技竞争能力,是摆在发展面前的又一重大任务。
所有这些挑战,都严重地危逼着"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严重地制约着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必须要有一个"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2、微观看,主要针对三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宏观经济与人民生活水平发展的不协调;非典的袭击;上访人数骤增。
(1)2000年我国总体进入小康社会,但这是低水平的、不平衡的、不全面的小康,是片面GDP的小康,是"经济腿长社会腿短"的小康,主要表现为农民生活、公共卫生、公共教育、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事业远远没达到小康标准,尤其是基尼系数呈逐年放大趋势,已经大大地跨过国际警戒线0.4。1978年农村居民0.21,城镇居民0.16。到2000年,城乡居民综合基尼系数达到0.417,2001年0.45,2002年0.454,2004年0.47,2008年则达到0.486。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到0.36之间,美国偏高,为0.4。
要注意中国和印度之比。2005年中国的基尼系数是0.447,而印度基尼系数只有0.325。但中国计算的是收入系数,而印度计算的是消费系数。如果用收入指标结算基尼系数,印度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有可能是0.6-0.7。
贫富差距还有一个总人口中最富20%和最穷20%占收入份额的比值。按世界银行估算,中国的比值是10.7倍(最穷仅为4.7%,最富高达50%),美国是8.4倍,俄罗斯是4.5倍,印度是4.9倍,日本只有3.4倍。据招行、贝恩公司09年3月发布的《2009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2008年,中国的高净值人群达到了约30万人的规模。其中个人持有可投资资产达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接近1万人。30万人共持有8.8万亿人民币的可投资资产,其中1万人持有1.4万亿,占16%。
10.7倍的比值中,还有一些无法统计的资金:贪官腐败资金、赌客的赌金、妓女的嫖资和盗贼的赃款。这笔数字不小的灰色资金(尤其是前者)不在统计之内。
邓小平生前曾指出,公有制占主体,防止两极分化,防止出现新的资产阶级,是判断改革性质的最根本的标准,失去这三个标准,就意味着改革的失败,就意味着改革走上了邪路。原话是这样的:(1985年3月7日):"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1页)
1993年邓小平与其弟弟邓垦还有过这样一番谈话,他说:"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分配问题,比不发展的时候还要多,还要困难。那么多的财富,如果被少数人得到了,大多数人没有,分配不公,导致两极分化,如果这样长期下去,将来要发生大问题。"(《邓小平年谱》(下)第1364页)
因此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弃GDP为本为以人为本,必须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必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最基本的教训性考量。
(2)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也促使政府提出"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虽然非典影响时间只有两个多月,但对全国各族人民和中央决策者的震动是巨大的,尤其是使决策者认识到,增长不等于发展,如果在社会公共卫生、公共教育、社会治安、社会治理等方面没有长足发展,必将会制约经济发展。
(3)新世纪伊始,到县、市、省、中央信访办、国务院信访办以及许多其他国家部委上访的人数骤然增加,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背景之一。
1993
年3月21日
,安徽利辛县纪王场乡派出所殴打上访农民丁作明致死事件,以及稍前的四川仁寿县上万农民上访袭警事件,开启了中国农民上千上万人群体上访的先河。丁作明也因此被载入史册——中国9亿农民中因反映农民负担过重和乡村干部经济问题而被乱棍打死的第一人。此后,上访人数、规模、层级越发放大,到2000-2003年,上访到中央、国务院以及许多其他国家部委的人数骤然增加,致使中央越发得到这样一个警示,即必须谨慎处理社会转型引发的日益严重的社会矛盾,妥善兼顾各阶层尤其是农民等弱势阶层的利益关系,搞好五个统筹,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防止社会分裂,促进社会和谐。
总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提高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是积新中国五十多年尤其是新时期二十多年发展经验教训之总结,切中了中国现实国情和全球发展趋势,可谓中国第四代发展战略。
毛泽东第一代发展战略:粗放式加速发展战略(傻大黑粗);邓小平第二代发展战略:不平衡加快发展战略("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江泽民第三代发展战略:又快又好战略(GDP领先);胡锦涛第四代发展战略:又好又快战略(以人为本)。
十七大全面阐述科学发展观之后,英国一家报纸如是评价:19世纪英国人教会世界如何生产,20世纪美国人教会世界如何消费,21世纪中国人将教会世界如何科学发展。
(二)回归"科学"的历史必然性
如果说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空想大于科学的话,那么,八、九十年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是GDP压倒科学,而新世纪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是科学发展、科学回归的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表明,人是发展的主体,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实际上就是人类从人的依赖形态到物的依赖形态再到自由个性形态的社会整体进化过程。资本主义完成了由第一形态到第二形态的进化过程,这是历史的进步,但它却把人变成了"单面人","机械人"。社会主义则要促进由第二形态到第三形态的进化,促进"单面人"向全面人的转化。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不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不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类生存"这一简单的道德诉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上世纪90年代就认为:"发展越来越被看作是社会灵魂的一种觉醒"。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这种"社会灵魂"不断觉醒的社会主义,就是不断回归"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不断回归科学发展的社会主义。其合理的顺延就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四、为什么要在全党展开集中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03年提出科学发展观,到今天已经5年有余,为什么才想起来搞这样的集中学习实践活动?
主要在于:
1、十七大作出的战略决策。
十七大正式将科学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观写入党章,并规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开展集中学习实践活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尤其是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统一全党全民意志,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决策,具有重要意义。而时隔两年有余,这项活动还没有在全党展开。
2、我党理论传统使然。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没有先进的理论就不会有正确的行动。理论逻辑的严密性和创新性,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鲜明特色。
党的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工作就要跟进一步。从我们党的发展历史看,党的事业取得的每一个重大胜利,都与加强理论武装密不可分。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首次确立了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实现了全党思想上的高度一致,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1950年的整风运动,整顿了革命胜利后党内滋生的骄傲自满情绪和官僚主义作风,密切了党和人民群众联系,巩固了新生政权。改革开放初期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使我们党从迷信盛行、思想僵化的状态下解脱出来,恢复了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邓小平理论学习活动,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根本问题,把全党思想统一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上来。"三讲"学习教育活动,使全党同志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性党风教育,坚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提高了全党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党的先进性、坚持执政为民的思想认识,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解决了党员和党组织在思想、组织、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增强了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实践证明,党内的学习教育活动,已经成为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全党力量,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理论武装的重大举措,有利于广大党员干部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根本要求,进一步增强学习实践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有利于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纠正工作上的不当做法,保证事业沿着正确轨道发展;有利于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进一步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3、理论与实践脱节使然。
中央决策层坚定科学发展观,广大人民群众拥护科学发展观,但在中下层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中,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还远远不够,认识还非常模糊,甚至还固守在GDP为纲的传统思维模式和实践路径之中,致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制度和体制障碍不得有效破除,致使"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不得有效贯彻,致使"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总体目标不得有效实现。
近几年,应该说,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成效明显,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和作风形象有了很大转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得到了很大提升。但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在学习风气、工作作风、能力水平和廉洁自律等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浅""庸""浮""贪"等问题。"浅"就是平常不读书不学习,即使学习也浅尝辄止,没有自觉学习、系统学习、深入学习、终生学习习惯,导致思想不解放、眼界不宽广、行动不果断,缺乏开拓进取精神,缺乏敢拼敢闯勇气。"庸"就是缺少干事创业、推动发展的本领,习惯于用GDP为纲的老方子治新病,凭老经验办新事,拿不出管用的真招、实招、硬招,特别在应对复杂矛盾和突破难点问题上力不从心。"浮"就是只说不干、光说不练,汇报时头头是道,落实时大打折扣。习惯于做表面文章、摆花架子,热衷于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深陷于文山会海、迎来送往,满足于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贪"就是私欲膨胀、利益至上。有的贪图个人享乐,追求低级趣味,公款消费攀奢比阔;有的漠视群众冷暖,对待群众生冷横硬、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有的侵害群众利益,甚至违法乱纪、腐化堕落。对这些贪官来说,某钟程度上是刻意以GDP为纲,因为科学发展无利可图,GDP为纲才有租可寻。
这种状况不改变,科学发展观就不会真正贯彻落实到实处,而贯彻落实恰恰是科学发展的关键。
在全党展开这样大规模的集中学习实践活动,就是要形成一种强大的思想舆论压力,让那些"浅""庸""浮""贪"的官员没有市场,切实使GDP为纲的畸形发展路径转移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
>